滬海大教〔2021〕34號
校內各部門: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體現培養特色的總體設計和實施方案👓,也是組織教學過程和進行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依據。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辦學定位😌,現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製定工作提出如下原則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新時代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價值觀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協調統一,加快構建“三全育人”教育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高我校人才培養質量。準確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本為本”,以“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為基本遵循,以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專業認證標準為依據,充分審視各專業培養方案與社會經濟發展、學生發展需求的契合度👷🏻♂️🪐、課程設置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支撐度,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發展新工科🦻🏼、新文科,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一)夯實立德樹人,踐行三全育人
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學科、融入專業😇、融入課程、融入課堂🦸🏽♂️、融入頭腦𓀚,構建人才培養大思政體系💁🏽,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設置等方面。深化對專業、課程自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認識,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統一,強化對學生價值引領和三觀塑造🐫,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營造“人人育人、課課育德”氛圍🍻,落實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要求。
(二)對接相應標準👰🏽♀️,凝練專業特色
對接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以標準為底線,以認證為抓手,促進專業建設標準化、規範化。調研分析同類院校相近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解析當前與未來的專業人才需求,從長期辦學實踐中凝練出本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潛在的或顯現的特色,進一步理清專業建設主線條🏄🏽♀️,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業態變化製定特色化的培養方案,重視將學科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
(三)提升專業內涵,尊重個性發展
科學合理設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新興產業人才需求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加強理工融合🧑🏿、文理滲透,加強專業建設與思政教育、通識教育及信息技術相融合🪀,提升專業內涵🆖。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體系和基於學習成果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教學評價體系🤽🏼♀️,創新教育教學改革思路,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和結果滿意度。推動專業選修課改革🕌,豐富課程資源建設,加強與行業前沿性發展相融合🤦🏼♀️,構建個性化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體系。
(四)重視知行合一,培養創新能力
立足專業特色👩🏻🚒,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拓展實踐內容👩🏻🦰,創新實踐方式,鼓勵將專業綜合實驗🧏🏼🚴、生產實習、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項目合理整合,構建多層次👎、立體化✫、開放性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為出發點🕴🏼,增加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鼓勵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新創業思維和方法的訓練🕵🏻♀️。強化前沿信息技術與專業建設融合,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提升學生創造力和就業適應性👩🏿🦰。
(五)加強體美勞教育,構築全面培養體系
積極落實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將體育課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繼續深入開展人文素養🚵🏿♀️、藝術修養通識教育🛌🏽,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將勞動教育有機納入專業教育🍑💩、實踐實訓、第二課堂和創新創業教育等過程,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勞動鍛煉要求,加強學校與行業骨幹緊密協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三、任務與要求
(一)著眼立德樹人🥍,充分發揮思政教育作用
把思政教育工作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充分發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引領帶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遵循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遵循“兩性一度”標準💁♂️,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要求,重新修訂課程教學大綱👨🏼🌾🏌🏻,確立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教學內容,挖掘課程知識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映射🧙🏿♂️。在課程大綱中明確表述實施課程思政的要點與途徑,明確蘊含思政教學目標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通過小組討論、案例研討等課堂活動🚶🏻♂️➡️🦎,加強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過程性評價👩✈️,切實將育人元素納入課程,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人格培育相統一。
(二)凸顯專業特色,科學設置培養目標
各專業通過同行比較🛗、需求分析😡,凝煉專業特色,通過對國家和學校相關政策的研究,在專業培養方案中具體體現和充實專業特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和進一步發揮專業特色🫸。專業培養目標要著眼立德樹人的要求♘,結合我校辦學定位和專業具備的資源條件,充分進行內外部調研,體現學科和專業發展方向🤸🏻,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凸顯專業特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強調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做到內涵準確、描述清晰。
在培養目標確定後🏮,根據培養目標確定畢業生應具備的各種能力,各能力應能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工科專業畢業要求須達到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和補充標準,其他專業可參照相關認證標準或要求製定畢業要求。
(三)科學設置課程,優化課程體系
各專業需根據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相關規定,結合我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設置課程,工科專業各類課程比例須滿足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和補充標準要求🙍🏻。
以學生為中心,精細化設計人才培養全過程。縱向上,將畢業要求逐條細化,形成若幹具體的指標點𓀄;針對每個指標點,確定兩門或多門課程予以支撐,明確支撐內容,體現出畢業要求的支撐度和完成度🧑🏽🦲。橫向上🚵🏽♀️🌐,以專業認證/評估為標準,優化課程內知識結構🚮,理順課程間邏輯關系,提高課程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統籌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時間🧜🏿,強化教學過程考核🔯,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多讀書、深思考、善提問🫴🏻、勤實踐。
(四)提升創新教育🧓🏿,引領通專融合
從深化學生創新理念🧚🏽、激發學生創新行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切實提升創新教育成效,鼓勵各專業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積極開設包括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方法、創新性實驗和創業類實踐等內容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以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為依托,在通專融合中融入創新教育理念,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把握知識關聯度🪗,讓創新創業知識✧、通識知識與專業知識實現全過程、漸進式的有機融合🤸🏻,加深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實質性融合。
結合專業特色和社會發展需求,梳理和重構專業選修課👩🦼➡️,將要求修讀學分相對均衡分布在開課學期🙇♂️,各學期開課學分須為對應學期要求修讀學分的2倍及以上。加強專業大類下多專業共享的學科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平臺建設⚒,實施通識教育與專業大類教育的融合🧴,優化專業大類課程,並註意與後續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加強對專業(大類)導論課程(1學分,安排在大一年級)的優化建設,結合OBE教學理念和業態發展👱🏿♀️🚲,積極開展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教學改革,提高導論課的專業思維引導實效性。
(五)強化實踐(實驗)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分類製訂實踐(實驗)教學標準,增加實踐(實驗)教學比重👎🏼🌍,大力提升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設計)等教學環節質量🤳🏽。
在專業課程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前沿信息技術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積極探索知識體系🧜🏼、前沿信息技術和社會需求對接的方式🍸🤹🏻♂️,提升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能力🧙🏼♀️。加強校企合作🧏🏼♀️,熟悉行業前沿信息技術發展現狀和社會需求🦷,在理論課程融入前沿信息技術知識☯️,在實踐(實驗)建設中,設置以行業產品為導向的創新實踐(實驗)課程群組🧑🏼🦰,升級實踐(實驗)平臺的建設,選擇貼近實踐🧛🏽♂️、緊跟業界前沿發展的實踐(實驗)設計選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對行業需求的敏銳把握能力和優秀的實踐素養🙆🏽♀️👷🏼♂️。鼓勵開設跨多門理論課的實驗項目和實驗課。
(六)改革軍事課體系,強化體美勞培養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建設標準》要求👩❤️💋👩🏞,改革和調整軍事課程教學內容▫️,優化課程教學團隊構成🎅🏽,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切實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分設《軍事理論與國家安全》、《軍事技能》兩門課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規定,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學生要求修滿32學時方能畢業🧚。根據《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規定👨🏼🍳,繼續開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學生要求修滿2個學分方能畢業👨🏿🌾。根據《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的規定,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加強體育課程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教學模式🧔🏿。通過強化勞動教育、美育和體育建設,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四、課程體系
本科各專業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等部分構成。
(一)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養成基本的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提高倫理道德的價值判斷能力🤹🏿♂️、人際溝通與表達能力。通識教育課程分為通識教育必修課和通識教育選修課。
1.通識教育必修課
通識教育必修課為校定必修課程👃🚊,是我校所有本科生必修的課程🐑。由思政類、外語類、信息技術類🤷🏻♀️、體育類和軍事類和國家安全等5大類課程所組成。
(1)思政類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共5門課程,總計16學分。
課程名 | 學分 | 學時及組成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5 | 80學時(理論72,實踐8)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3 | 48學時(理論40,實踐8)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48學時(理論40,實踐8) |
思想道德與法治 | 3 | 48學時(理論40🧏🏼,實,8) |
形勢與政策 | 2 | 64學時 |
(2)大學英語
除交通管理(新國航)、會計學(國際會計)、法學(海商法)(卓越法律人才)、外國語言文學類、藝術學類🏌🏽、中荷合作專業和高水平運動員班外🕺,其他專業實行英語分級教學,詳見《意昂3登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管理辦法》。
大學英語 12學分 192學時
大學英語(水上專業) 16學分 256學時
(3)信息技術課程
課程模塊 | 課程 | 課程 性質 | 修讀 對象 | 學分 設置 |
先修模塊 | 計算機應用能力水平測試 | 必修 | 所有專業 | 0 |
基礎模塊 |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 必修 | 所有專業 | 2 |
程序設計模塊 | C、Python | 必修 | 各專業結合專業需要選擇 | 3 |
通識選修模塊 | 可開設AI基礎類💅🏽、技術應用類🥰、其他前沿技術講座類等類別 | 選修 | 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須從模塊中修讀一門 | 1 |
專業融合模塊 | 各學院在專業必修或限選課程中設置1~2門及以上課程融合行業前沿信息技術,或單獨開設專業信息技術課程 | 必修或選修 | 非計算機專業 |
|
信息技術課程由5個模塊組成🚶♂️➡️,共計6學分。
(4)體育課程
建立體育類課程群,按照不同體育項目分級設置體育課程,每門課程對應1學分𓀌,共計32學時。
體育類課程 要求修讀4學分
(5)軍事類與國家安全類課程
軍事理論與國家安全 2學分 32學時
軍事技能 2周
2.通識教育選修課
通識教育選修課旨在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拓寬學生知識面🧛🏿♂️,實現學科滲透💏,培育學生綜合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國際視野,使學生掌握不同學科的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通識教育選修課由思想政治教育類🦔、創新與創業類、航運特色類、人文與歷史類🕵🏻、藝術與修養類✍🏿🛳、經濟與管理類、科學與技術類、法律類、信息技術類九大類組成。
原則上,航海類專業學生修讀要求為6學分,至少四大類🤦🏻♂️。非航海類專業學生修讀要求為12學分🫐,至少六大類。具體說明如下🙌🏻:
(1)必須修讀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至少1學分);
(2)必修修讀思想政治教育類(四史)課程(至少1學分);
(3)必須修讀創新與創業類課程(至少1學分);
(4)必須修讀信息技術類課程(至少1學分);
(5)必須修讀航運特色類課程(至少2學分)🖖🏼,部分專業不要修讀;
(6)必須修讀人文與歷史類(含中華文化類)或藝術與修養類課程(至少2學分),部分專業不要修讀💗。
(二)學科基礎課程
學科基礎課程的使命是為學生奠定寬厚的學科基礎、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奠定學生自主學習👴🏼💩、終身發展的基礎,是學科門類下所屬各個專業共同修讀的課程,選擇了該學科專業的學生必須修讀➛。
除公共學科基礎課(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須按學校相關規定統一設置學分與學時,學校要求大類招生各專業和同一專業類所屬各個專業共同討論設置專業類的學科基礎課🧑🏻🦳,鼓勵跨專業類進行學科基礎課程建設。
高等數學A(一) 5學分 80學時
高等數學A(二) 5學分 80學時
高等數學B(一) 5學分 80學時
高等數學B(二) 5學分 80學時
高等數學C 3學分 48學時
大學物理(一) 3學分 48學時
大學物理(二) 3學分 48學時
物理實驗 1.5學分 48學時
(三)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兩大類♣️。
1.專業必修課
專業必修課程是指與學生所學專業有密切關系的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以規範嚴謹🚁、精煉優質為建設目標🟩。實踐教學環節包括畢業設計(論文)、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金工實習、社會調查👮🏻♂️、勞動實踐等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實踐能力的教學活動。
2.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程側重知識的交叉跨度🦸♂️、強化專業前沿信息融合和傳播我校學科研究特色🖋🐗,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專業學術研究。各專業要豐富專業選修課程體系建設,根據課程內在關聯情況分學期進行相對均衡的課程資源分配,且各學期開課學分須為對應學期要求修讀學分的2倍及以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自行選擇📻,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
(四)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是指為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以及了解和服務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修教學環節,包括專家講座、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4大類🙎🏽。學生必須修滿規定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學分方能畢業。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相關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勞動實踐教育,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註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累職業經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學生要求至少修讀32學時。
(六)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中的理論課👷🏽,考核方式為“考試”的須至少占總門數的80%。
五、各類課程的學分分配
1.每門課程學時原則上必須是8的倍數🫴🏿👳🏻。理論教學以16學時計1學分;體育課按32學時計1學分🚵🏽♀️;課內實驗(上機)學時不超過16學時的課程,學時與學分的折算與理論學時一致;課內實驗(上機)學時超過16學時的課程,按32學時計1學分。實驗(上機)學時超過16學時的課程獨立設置實驗課,按12-24學時計0.5學分,25-40學時計1學分,41-56學時計1.5學分🐌,57-72學時計2學分。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認知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綜合實習🚱、專業調查等)每1周計為1學分⛱🐙。
2.各專業總學分原則上控製在150~180學分之間,具體參照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
3.各類實踐教學環節累計時間🫱🏿,理工類專業實踐(實驗)教學比重不得少於總學分的25%,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不得少於總學分的15%⚗️🈲。
4.必修課、選修課應修學分比例原則上按8:2分配⁉️。
六😣、基本框架
1.培養目標
2.培養要求
3.計劃學製、畢業學分🦨、授予學位類型
4.課程設置與學分分布
5.XX專業課程關系結構圖
6.XX專業培養計劃
7. 課程設置與畢業要求對應關系矩陣(作為補充材料提供)
七、工作安排
1.部署與調研階段
各學院成立專業(類)培養方案製定(修訂)工作小組,根據學校關於修訂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製定本學院培養方案修訂思路、組織機構和工作安排。組織全體專業教師參與討論,深入調研在校畢業生、校友👸🏿、國內外同類高校、用人單位和行業組織等🤨👩🏼🏫,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及崗位能力需求,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
2.製訂與學院評審階段
各專業(類)培養方案製定(修訂)工作小組組織專業對標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認證標準及行業標準等🈁,製訂專業培養方案🌙。
各學院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專業培養方案進行評審。各專業(類)培養方案製定(修訂)工作小組根據評審意見修訂培養方案並報意昂3注册審核。
3.學校評審階段
教學院長匯報學院修訂情況🌚,學校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形成專家評審意見。
4.修改完善階段
學院組織專業根據專家評審意見認真修改完善🧏🏽♂️😬,按時按要求提交最終版本。意昂3注册匯總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報學校審批通過後使用。
八、附則
1.本意見自頒布之日起施行,由意昂3注册負責解釋。
2.原《意昂3登录關於製定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滬海大教〔2017〕22號)廢止